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江苏新闻

综治中心:矛盾纠纷在这里“一站式”化解



2025-04-21来源:新华日报

  原标题:为群众“走不对门、找不到人”解忧——

  矛盾纠纷在这里“一站式”化解

  “培训和考证延迟都是不可抗力,我们又不是故意违约的。”

  “不管咋样,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耽误了,你们必须赔钱!”

  因在网购平台购买的考证培训服务没有及时履行,去年年底起,消费者谢威和商家展开了争论。平台客服多次调解,但三个月过去矛盾仍没有得到实质性化解。

  今年3月,这起纠纷流转到苏州市相城区综治中心。理清事情来龙去脉后,人民调解员沈瑶一边从法律角度告知商家作为违约人的责任,一边又从情理出发向谢威坦言商家资金周转确有困难。经过几个小时的劝解,双方当天达成和解。培训机构如约在一个月内分批全额退还谢威培训服务费。

  “建综治中心,就是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‘找个说法’。”沈瑶说,目前,相城区综治中心已整合66个诉求渠道、数十个信息平台,对矛盾纠纷开展“一站式”调处、“全周期”管理和“全流程”闭环。仅去年一年,相城区通过综治中心线下受理处办群众诉求事项3.9万余件,办结率达99.88%。

  大到房产、宅基地纠纷,小到邻里矛盾、车辆剐蹭,只进一扇门,巧解万般事,相城区是一个缩影。近两年来,我省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(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)建设,截至目前,全省95个县(市、区)综治中心已全部建成并服务群众。

  镜头转向宿迁市宿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。走进大门,恍如来到矛盾处理“专科医院”。问询台进行“分诊”,其后法律咨询、劳动争议、家事纠纷等开放式服务窗口一字排开。

  今年2月,刘芳等人在建筑工地从事保洁工作,项目即将完工,而报酬却无着落,十分焦虑。在该综治中心帮助下,不到5个小时,他们就了却了烦心事。“我们之前还以为要在多个单位来回跑,没想到综治中心直接帮我们解决了问题。”看到实实在在到账的工资,刘芳连称“真是来对了地方”。

  “中心里部门联合办公,权责清晰、履职到位,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,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。”长期扎根一线,让宿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、区综治中心负责人胡月艳对于矛盾纠纷化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“‘单打独斗’难以应对社会治理新形势,必须升级为‘组团坐镇’。”

  在胡月艳看来,司法行政、公安、街道等多部门、单位都承担着矛盾纠纷化解的职责,这也导致矛盾纠纷调处资源分散,存在“九龙治水”的问题。而同一件矛盾纠纷常常涉及多个职能部门,群众想解决矛盾常常“走不对门、找不到人”,一件小事也可能“跑断腿”。

  专业矛盾纠纷化解部门也有相同感受。“我们也想让所有矛盾及时解决,但涉及多个部门,协调起来需要时间。”每每遇到疑难复杂纠纷,宿城区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负责人殷磊常常感到头大。

  提升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需要相关各方形成合力。宿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挂牌成立以来,教育、住建、人社等16个部门实现“常驻”,其余部门则在特定时间“轮驻”。胡月艳介绍,目前,“常驻”的都是经过大数据分析、矛盾纠纷涉及频次较高的部门,“轮驻”主要服务毕业季、过年前等特定时间节点,满足相关需求。“常驻与轮驻部门并不固定,会根据一段时间里群众‘点单率’的高低及时调整。”

  综治中心不仅是部门之间的“物理整合”,还要实现化解矛盾纠纷的“化学聚合”。采访中记者发现,“前店”+“后厂”的运行模式正在江苏各地的县级综治中心逐步落实。“前店”即引导受理区、多元化解区、指挥调度区等功能区域,“后厂”即各入驻部门提供服务支撑、落实主体责任,协调推动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的办公场所。

  在泰州市海陵区,民商事立案调解、速裁等工作均在综治中心这个“前店”里进行,“前店”无法调解的矛盾则转到“后厂”立案审理。驻综治中心以来,海陵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张超深刻感受到,“前店”为“后厂”起到了减负效果。“转给我们的案子大多事实已调查清楚,审理基础扎实。现在我们不仅平均审理天数有明显下降,调解撤诉率也达到60%。”

  “后厂”也为“前店”赋能。去年8月,苏州市相城区王某驾驶电动车与张某碰擦,造成张某多处受伤,交警认定王某负全部责任,但在具体赔偿上双方难以达成一致。案件到了法院,张某因年事已高无法出庭,代理人在异地也难以到场,在人民调解员顾海珍的介入下双方进行线上远程调解,并达成调解协议。顾海珍当场通过线上平台申请司法确认,法院当天出具裁定书,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,纠纷得以妥善解决。“过去调解靠‘磨嘴皮’、做和事佬,现在有了各个行业部门做‘后盾’,调解底气更足了、效率更高了。”顾海珍说。(陈珺璐)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